最近咱們這,好像流行打著打著籃球,就換成拳擊了,確實是一種吸引眼球的模式。
前兩天,威姆斯也參加了。
我看有不少球迷就跑去朱芳雨的社交媒體底下問了,朱總什么時候參與...
有意思的評論包括但不局限于:
“來看看一個球隊總經(jīng)理下班后唯一的快樂,申請出戰(zhàn)!”
“以前是快樂才大家,現(xiàn)在是打架才快樂,是嗎?”
這幾年吧,隨著朱總的個人自媒體做起來了,他當年的相關視頻被廣泛傳播。
“朱八拳”、“組合拳”,這些大伙都老提了,極具辨識度的籃球梗,也是朱芳雨的一大標簽。
但是,如果我問:你真了解朱八拳的來龍去脈嗎?
很多年輕球迷其實并不知道,他們只看過那一頓操作,卻不了解事情的前后。
哪怕是老球迷,可能也忘了。
正值假期,也是籃球休賽期,帝哥來一期回顧唄。
有句話得先說:籃球場上,打架是不對的,咱要抵制球場暴力,朱芳雨當年也受到了處罰。
時間回到2010年。
大伙都記得那年的廣州亞運會中國男籃奪金,然后隊員們把金牌掛在功勛球員王治郅的脖子上,隨后跳下領獎臺面對大郅做出了集體膜拜的動作吧?
轉眼間,那已經(jīng)是15年前的事情了。
而“朱八拳”,也是15年前的事兒。
那個年代,中國男籃夏天經(jīng)常會打一些熱身賽,比如代表性的斯坦科維奇杯。
2010,為了備戰(zhàn)亞運會,中國男籃特地邀請了巴西隊來華,舉辦了“中巴國際男籃熱身賽”。
那不是正牌的巴西國家隊,沒有瓦萊喬也沒有巴博薩,類似一個地方俱樂部,掛的名字是巴西。
來一次不容易,比賽也不止打一場。
10月12日,河南許昌的第三場較量中,雙方球員爆發(fā)了激烈的沖突,最終演變成了群毆。
很多人都只知道朱芳雨組合拳,卻不知道他為何使出“絕學”?
前面是有一個很大的鋪墊的:比賽剛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。
開場僅25秒,前兩場發(fā)揮出色的張慶鵬,在籃下被對方防守球員撞倒以后,頭部著地,倒地未起,但裁判卻吹罰張慶鵬阻擋。
所以這和裁判的控場能力也有關系。
率先被點燃的,是當時中國男籃的主教練鄧華德。
老鄧,中國男籃歷史上極具個性的教練員。
他是一個非常喜歡用語言去帶動情緒的教練員,經(jīng)典語錄太多了:
“今天,你們要像野狗一樣去戰(zhàn)斗!”
“你們是男人還是女人,或者是軟蛋?”
在場邊,他說得最多的一個詞,是“法克”。所以,在自己球員被欺負以后,他怒砸統(tǒng)計臺。
“這是籃球比賽!他們太骯臟了!這是我的底線,球員不能受傷!”
當主教練的情緒被點著以后,比賽就變味兒了。
朱芳雨后來在一次卡位時,被巴西隊員犯規(guī)。但其實,第一波“戰(zhàn)斗”是從丁錦輝這開始的。
然后,才有了經(jīng)典:朱芳雨快速、連續(xù)的出拳動作被網(wǎng)友形容為“一套組合拳”。
至于打架的過程,大伙可能都看了10086遍了。
說兩個小故事或者小細節(jié):
1、據(jù)朱芳雨日后回憶,他當時的憤怒主要針對導致張慶鵬受傷的肇事球員,但在混亂中可能誤擊了其他巴西隊員。
說白了,打錯人了。
2、那場沖突之所以轟動,是因為打了兩次。
被朱芳雨組合拳以后,這球肯定是不能再打下去的了,巴西隊決定退賽后,有球員路過中國隊替補席時投來眼神。
這時候,誰“站出來”了?
還是丁錦輝。
這是一個老球迷都很熟悉的名字,2008年中國男籃的第13人,很可惜因傷27歲就退役。
丁錦輝的外號,斗牛犬。
退場時,看到對方罵罵咧咧,斗牛犬再次開整...
第二波“團戰(zhàn)”,誰最牛逼?
“大巴停車場”,蘇偉。
最終,鄧華德和他的球員們,因為斗毆付出了代價。
但15年以后,我們再回頭看,朱芳雨,丁錦輝,蘇偉,張兆旭,張博,周鵬,孫悅、于澍龍...
這一波運動員,在“咆哮鄧”的雞湯下,真沒一個好惹的。
無論中國男籃未來換多少教練,在我的生命中,都會記得鄧華德這個名字。
那時候,他的手底沒有大姚,但有12位不惜拼到彈盡糧絕的戰(zhàn)士。
今天再聊“朱八拳”,最后也有幾句話想表達的。
現(xiàn)在的互聯(lián)網(wǎng)吧,無腦玩梗的人很多。
朱芳雨被問得最多的,就是那一套經(jīng)典的組合拳。
但事實上,只用“朱八拳”、“喝酒”去定義這位中國男籃歷史上偉大的小前鋒,實在是太不公平。
他不應該只以這種形象被年輕的,包括以后更小的球迷銘記。人家那一手三分球,就是中國男籃現(xiàn)在沒有的。
相信不用多久,朱八就會在中國籃球名人堂的入堂儀式上講話。
屆時,我們再聽他本人再講講2010年的那段故事吧...